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钱永红博客 怀旧频道

Reminiscence Channel

 
 
 

日志

 
 
关于我

本人:钱永红。自2001年编辑家父钱克仁米寿纪念册以来,开始感兴趣钩沉家族和友人的历史往事、近代文人、科学家的辉煌轨迹及我们社会发展的是是非非。

《遵义晚报》采访“怀旧频道”  

2017-04-17 11:15:59|  分类: 浙江大学校史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英国友人传珍影——

73年前,李约瑟湄潭“拍”浙大

2017年03月21日 10:00

湄潭浙江大学校舍小院

李大斐与中国科学家在湄潭一起共餐

竺可桢(后排右一)、王琎(前排左二)、钱宝琮(前排左三)出席中国科学社学术会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迁往内地,700多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浙大师生先后辗转浙江、江西和广西等地,1940年初最终来到了小城遵义。

  本期,“老照片·遵义事”又有“大货”与读者见面。中国著名数学家钱宝琮之孙、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钱永红,发给遵义历史专家李连昌先生一组照片,它们由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所摄,是70多年前西迁中的浙大在湄潭进行学术交流时的珍贵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浙大人可贵的求是精神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填补了西迁浙大时期中外学术交流资料影像的空白。

  遗憾:一直未见祖父湄潭“身影”

  昨日,通过李连昌先生,遵义晚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钱永红先生。在电话中,钱先生非常客气和热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这17张照片的由来。这组照片记录了包括竺可桢、王琎、钱宝琮、丁绪宝、吴耕民、王淦昌、王葆仁、贝时璋等教授出席中国科学社学术会议,以及李大斐(李约瑟妻子)与科学家们一起共餐的场景,每张照片的所在地都是湄潭,时间为1944年10月24日—27日。

  “父亲钱克仁和爷爷一样,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1940年7月,父亲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想留在遵义做事,可以照顾家庭,但是不愿当浙大数学系的助教。经浙大教授费巩介绍,去了私立学校豫章中学教书并任教务主任。

  后因与校长意见不合,同年11月离校,12月去贵阳的一所高中教书(该校当时避轰炸迁至修文县)。”年近60岁的钱先生,2009年浙大西迁70周年时曾来过一次遵义湄潭,踏着浙大西迁的足迹寻找爷爷和父亲的“身影”是他的心愿。

  早在10多年前,钱永红就搜集到不少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及其夫人李大斐,在1944年10月走访西迁浙大进行学术交流及科学史研究的珍贵文献资料,唯独没有发现访问遵义湄潭的历史照片,颇为遗憾。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他考察西迁至遵义湄潭的浙江大学时,结识了校长竺可桢和王琎、钱宝琮等学者教授。

  惊喜:九年前剑桥博士来信

  2008年12月,钱先生意外地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捷克籍在读博士胡吉瑞的电子邮件,询问祖父钱宝琮与吴文俊数学史研究方面的问题。他立刻回信,并请胡吉瑞在研究所查阅是否存有李约瑟当年湄潭考察时,与祖父及其他浙大教授的历史照片。胡吉瑞回复说:“李约瑟在中国的时候,曾去过湄潭(李日记有记载:1944年10月24日与钱宝琮见面,并在文庙听了钱宝琮的长篇报告)。李约瑟在湄潭拍了一些照片,其中两张可能有您的祖父,但我们不敢确定。”

  讲到这儿的钱先生有些激动,因为当时胡吉瑞还从研究所档案资料中找出了李约瑟自制的“钱宝琮卡片”,称祖父为“中国数学史杰出权威”。没多久,钱先生就收到了胡吉瑞的来信,告知他已找到李约瑟在湄潭文庙拍的照片,但都不太清晰。

  钱先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胡吉瑞发来的老照片,并立刻给他回信:“感谢您给我提供了这么多一手资料,因为它们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从您提供的照片来看,我已认出了王琎(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他右边很可能是我祖父,由于是背面,而且不清楚,还需要再确认。”

  求证:老教授从照片里“找”出好友

  时隔不久,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莫弗特专门来信,邀请钱先生进入其馆藏网页,辨认李约瑟湄潭照片中的浙大教授,还允许他下载并公开使用加有其网页标识的老照片。

  “如此珍贵的浙大照片岂能一人独享。”2009年1月,钱先生带着这些照片,到北京拜见106岁高龄的贝时璋先生(生物学家,中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老人手拿放大镜仔细地看照片,兴奋地喊着王淦昌、王葆仁、王琎、丁绪宝等教授的名字。

  后来,钱先生又将照片分送给竺可桢、王琎、王淦昌、王葆仁等人的后代,还将照片捐赠给了浙大档案馆。“借《遵义晚报》‘老照片·遵义事’栏目,我想让遵义百姓都能看到这些照片,并请转遵义、湄潭的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钱先生的心意让记者感动,也更加坚信这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会让发生在遵义的那些灿烂历史续写。

  结尾:浙大在遵留影弥足珍贵

  结束与钱先生的交谈后,记者查阅史料证实,李约瑟当年与浙江大学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原计划在浙大逗留四五天,却发现可看的东西太多,对浙大的学术成就非常惊讶,因而待了整整八天。通过实地考察,李约瑟对战时浙大有了较为全

面的了解,称“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他为英国《自然》杂志撰写了亲临浙大的所见所闻,并将自己拍摄的几张浙大照片刊登在他与夫人合编的《科学前哨》(文献)和《中国科学》(摄影集)上。

  除了研究历史文化,在收藏界也颇负盛名的李连昌先生在将17张老照片发给记者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70多年前的照片已不够清晰,并且还有重影现象,说明李约瑟当时操作相机的水平并不高。然而,作为科学史家,他适时捕捉信息,及时按下快门,记录历史时刻,已是难能可贵。李约瑟拍摄的浙大照片将成为我们研究浙大校史、浙大西迁史乃至中外科学史最为珍贵的史料。

  ■遵义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果



(责任编辑:张辉/实习)

标签:钱宝琮,浙江大学,竺可桢,研究所,胡吉瑞,学术交流,多年前,1944,李大斐,李连昌
  评论这张
 
阅读(406)|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