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钱永红博客 怀旧频道

Reminiscence Channel

 
 
 

日志

 
 
关于我

本人:钱永红。自2001年编辑家父钱克仁米寿纪念册以来,开始感兴趣钩沉家族和友人的历史往事、近代文人、科学家的辉煌轨迹及我们社会发展的是是非非。

钱克仁百岁寿辰纪念系列博客 之 我家的“历史文物”(2)  

2015-12-10 16:57:40|  分类: 父亲钱克仁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家的另一“历史文物”是家父钱克仁珍藏的题为“国立浙江大学黑白文艺社欢送毕业社友留影 民廿九年六月 遵义”照片。

 

钱克仁百岁寿辰纪念系列博客 之 我家的“历史文物”(2) - 怀旧频道 - 钱永红博客 怀旧频道

     照片上共有30人(为黑白文艺社的部分社员 自左至右)

前排:王树椒、徐伊伯、何友谅、周存国、施履吉、梁德荫、胡玉堂、陈履寿、周瑞华、何琏玉

中排:王天心、庄裘、陈天保、肖学恺、盛家廉、张哲民、钱克仁、庄自强、钱汝泰、潘际炯、姚凤仙、庞曾漱、王蕙

后排:曹蓉江、周邦立、解俊民、吴恕三、朱传钧、潘传烈、陆以楚

 

     照片上毕业社友有8人,他们是 周存国 张哲民 钱克仁 庄自强 朱传钧 周瑞华 盛家廉和姚凤仙。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浙江大学曾经的“黑白文艺社”:

 

        1936年底,浙江大学学生三十四人集会成立起一个学生社团——黑白文艺社。会上,土木系周存国提议团体取名“黑白”:一是为了长念不忘我国被日寇侵占的领土黑水白山(即黑龙江和长白山),要为收复失地而奋斗,二是表明我们必须是非分明,就如黑白分明一般。抗战爆发,浙大被迫西迁,黑白社员星散,社内活动暂停。

1938年秋,浙大西迁到达广西宜山。家父钱克仁在《校史一叶》(1995年)一书的“忆往谈故录”中写道:“我那时在宜山标营有个铺位,恰好周存国亦从延安回来了。周与我本是土木系的同班同学,感情是好的。他在延安也当过史沫特莱的译员。(顺便告诉你,史的中文名叫施爱德,在长沙她送我一张中文名片)连着好几个晚上周与我在宿舍大摆龙门阵,各谈在校外的许多见闻,哄满了一房间的人来听我们“吹牛”。我们的吹牛引起同学很大兴趣。周与我同去看由浙南回来的姚凤仙。姚旅途劳顿,病倒在宿舍,躺在病榻上和我们谈话。她建议我们去约周瑞华(后更名为微林)谈谈。微林详细地谈了许多校内同学的情况。之后,周存国邀集原黑白社员开会,讨论恢复社团活动。周微林阿姨1999年给家父书信中也回忆说:“我记得是浙大迁宜山不久,你(钱克仁—钱永红注)和周存国来找我(那时我和彭慧云在校外租房子住),了解浙大的情况,谈到恢复黑白文艺社的问题。后来我们找了姚凤仙,王爱云,庞曾溎,在周存国住处(还是防空洞中,记不清了)谈,还有哪些人,也记不起了。不久,周就找来高昌瑞、张哲民,还有一位神秘人物——周嘉鹏。藤维藻好像是后来发展的,选他为黑白社长,也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随着社员人数增加,便选举滕维藻为第一任社长(潘家苏为二任社长,何友谅为第三任社长)。

     家父回忆:“黑白恢复活动之初是组织哲学讨论,也讨论人生观问题,后来老社员加新社员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便选举滕维藻为社长。下分各类学习小组,约12星期讨论一次,一次在文庙西侧的教室里黑白的十来个骨干提出想办一个壁报,提个什么名称呢?周存国或周邦立提出卫星二字,不言自明,它将绕着共产党转,大家都说好。壁报两星期出一次,挂在文庙大殿的一侧,每期篇幅约1620300字的稿纸。每期必有周存国写的短评,精辟有力。其余诗、文、漫画、通讯都精彩,引来不少读者。刊头有刊名和黑白社的图章。后来改为油印本,周微林和顾源都写得一手好仿宋,周存国用小册子精心印刷,然后装订成册。”

           20多年前,家父在给黑白文艺社庞曾漱社友的信中感慨:“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怀念周存国和周邦立两位早逝的同志,人称二周,加周微林有三周之称,加周嘉鹏又是四周(现在“四周”都去世了—钱永红注),他们都做了许多不露面的工作。吴恕三、庄自强辛勤笔耕,成立诗人工程师,他们都在学习和交心中帮助过不少同学走上革命的道路,我是很钦佩他们的。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自愧在各方面无所建树,但自问也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事。耄耋之年尚有几个无所不谈的老友,也是幸事,不是吗?”

 

钱克仁百岁寿辰纪念系列博客 之 我家的“历史文物”(2) - 怀旧频道 - 钱永红博客 怀旧频道 回忆往事,怀念老友
 

     

     黑白文艺社的老社友张哲民先生在2001年撰写的《深切缅怀钱克仁学兄》一文中,写道:“我和克仁兄的深交是从我加入该小组开始的,那时我们常在周存国处热烈谈论到深夜。40年夏我们毕业后各奔东西,解放后又紧张于工作与运动,我和他的联系就少了。80年代以来,我们这代人陆续退离公职,联合起来编写一些纪念刊物,自然很快恢复了当年的密切关系,思想融合。1995年庞曾漱着手主编《校史一叶》纪念何友谅和黑白社的文集时,克仁兄寄来多次长信,对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记得十分清晰,使我们惊佩,可见他一直深深地留念着当年的爱国运动和同学间的知交。”

 

 

  评论这张
 
阅读(48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