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钱永红博客 怀旧频道

Reminiscence Channel

 
 
 

日志

 
 
关于我

本人:钱永红。自2001年编辑家父钱克仁米寿纪念册以来,开始感兴趣钩沉家族和友人的历史往事、近代文人、科学家的辉煌轨迹及我们社会发展的是是非非。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2011-01-07 22:23:06|  分类: 浙江大学校史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年前的今天,我写了浙大校史研究系列博客的第一篇,开始了校史研究的工作。

http://yonghong.qian.blog.163.com/blog/static/22525480201007105954161/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2009年12月30日,我从浙大张曦书记手中接过校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证书)

 

一整年过去了,成果如何,大家从我的博客中可以知道答案,有什么要总结的,便是本篇的话题。

 

一年前我给浙大校方的发出了一封信,实际也是我给自己提出的七项研究课题,现将该信刊出,并在每项后用红字汇报自己本年度所做的努力:

 

 

这两天,我思考起如何开始浙大校史研究的事,觉得学校准备“深入挖掘百余年办学的丰富校史资源”的决策非常及时。因为我编辑祖父钱宝琮先生的书籍多年,了解到许多浙大的历史和人物,认为浙大的历史辉煌,是个“富矿”,值得好好挖掘钩沉。

   

 30年来,经过一批又一批浙大人的努力,校史研究成功累累,我最欣赏的是缪进鸿教授的竺可桢教育思想的研究,该研究让学术、教育界开始了解竺可桢,知道浙大历史的辉煌!缪进鸿教授创立的“比较人才学”起因就是从研究竺可桢、浙大开始的。

    

 百年浙大人才济济,将众多的浙大人物事迹研究介绍,我认为是目前校史研究会的重点。我一直想在以下方面着手努力:

 

1)竺可桢办学思想的再研究。 随着樊洪业主编的《竺可桢全集》的出版,竺可桢日记的全部公开(以前的《竺可桢日记》只是其留存日记的三分之一内容),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包括日记中提及的浙大人与事;

          我响应浙大和中科院的倡议,从事竺可桢先生对浙大乃至中国科学史教育和研究,参加了浙大竺可桢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和征文,并获了奖,还去北京科技会堂做了《竺可桢: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学术报告。竺可桢研究还在继续下去。

2)口述历史。 樊洪业主编了《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其中收录了施雅风口述自传》。浙大仍有一些健在的国内顶尖教授、学者,如王承、严文兴、杨士林、王启东、幸必达等等,请他们口述浙大历史、口述自传是当务之急;

  本年度,我去杭州访谈了严文兴、杨士林、王启东等浙大名人,获取了许多珍贵的浙大史料,对我从事的浙大校史研究帮助很大。7月,我突然接到中国科协的通知,要我去北京参加培训,接受浙大老校友张直中院士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艰苦钩沉,以及浙大档案馆的帮助,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项工作将于今年结束。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2009年 第一次访谈百岁老人严文兴,听他叙说西迁时的浙大)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 杨士林伯伯用苏州话谈西迁的往事,我好似在欣赏苏州平话)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王启东先生的西迁故事说也说不完)

 

3)《思想与时代》杂志及张其昀的研究。《思想与时代》杂志是张其昀在遵义创办的,杂志是当时中国学术界很有影响的刊物,浙大许多学者的重要论文都在杂志上刊出。段怀清教授说:“当时(1941年)的遵义,是西迁后浙江大学总校所在地,而这份新创办的刊物,也就以浙江大学文学院为其挂靠,开始了它长达八年之久的思想文化之旅。”要研究该杂志,就必须了解张其昀主编。张先生对浙大的贡献巨大。据施雅风先生告诉我,张先生很擅长收集资料,在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里收藏了不少,其中就有他在浙大时的东西。挖掘这些宝贝,更能提升浙大的学术地位;

            正在收集任何有关《思想与时代》杂志的评论文章和撰稿人的学术史料。

4)西迁办学的研究。今年6月我去湄潭、遵义参加西迁办学70年活动,觉得我们对西迁办学的宣传资料很不足,遵义和青岩等地连资料展览的场所都没有,不能反映出李约瑟所说的“东方剑桥”景象,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几乎没有收藏。要抓紧时间,寻找当事人了解,追忆。

           响应校史研究会的号召,进一步研究浙大西迁时的教学与研究,给贵州大学的《教育文化论坛》和湄潭的《中国文军长征》撰写祖父钱宝琮先生在西迁时的教学和科学史研究。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5)《湄江吟社诗存》的研究。九位浙大教授在湄潭自发组织的湄江吟社留下了不少诗作,现在湄潭当地人已在研究。《湄潭县志》副主编,诗人郭福豪老先生对我说。“湄江吟社的诗集是湄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重点,我们要更多地收集诗社社员的那些散落的诗篇,研究他们的思想和意境。9位诗人国学功底极好,而你祖父和苏步青先生均是文理兼通的学者大家。他们湄潭的诗作感情丰富,题材广泛,富有哲理。”我问郭老:“能与古代王羲之等文人墨客的兰亭诗会媲美?”郭老认为:“超过了古人!”这是我听到湄潭人对70年前《湄江吟社》的最高评价。浙大校史研究也应包括湄江吟社。

             此项研究没有深入,只是就祖父和诗友苏步青先生在湄潭时的诗词稍加点评。

6)章用学术研究。 章用教授是章士钊先生次子,年轻有为的数学教授,文理兼通,又擅长诗作。竺可桢聘请到浙大工作虽仅两年,但贡献很大,口碑也好。1939年底病逝于香港,1940年春,浙大在遵义隆重举行了他的追悼会,众多师生发言追思他,我祖父还写了悼念诗。竺可桢在日记中写到:“其学问渊博,侪辈无匹”。学者方豪在浙大讲学时,翻检过章用的全部赠书,有相见恨晚之感叹,而“益敬其人,益哀余之不及遇其人”。研究章用的著作、诗作和他的赠书很有意义。据浙大聘请的内蒙古师大的罗见今教授告诉我,章用赠的书门类广,图书馆没有集中存放,不方便查阅,要不罗教授早就开始研究了。这可能也是浙大人没有阅读研究它们的原因吧。

             写一篇有关章用先生在浙大的文章已酝酿了几年。因今年是章用先生诞辰100周年,湖南《湘潮》杂志向我约稿,介绍这位湖南籍名人。我答应了。估计拙文将于今年刊出。

7)浙江学术讲座。 1936年到1937年上半年,浙江图书馆馆长兼浙大史地系教授陈训慈先生组织了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和浙江学术讲座,轰动一时。朱庭祜、竺可桢、董聿茂、张其昀、梁永椿、顾谷宜、钱宝琮、陈训慈、景昌极、王焕镳、朱希祖等著名教授、学者应邀演讲。我觉得找出他们的演讲,研究他们的学术观点和西迁前浙大的学术氛围很有必要。

                     还没有找全这11位浙大学者的演讲资料,仍在继续钩沉……

盘点我的2010之三 —— 浙大校史研究 - 娃娃 - 怀旧频道

            (摘录《浙江大学日刊》1937年6月)

 

          以上有些是我一直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有些是我觉得研究会应该着手做的事。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有了专门的机构,从事校史研究,对浙大的发展大有益处。我愿为此出力。

 

      除了上述七项课题外,我还应浙大学运史课题组的要求,参与了浙大学运史前半部的写作和全文统稿。经过半年多的一稿、二稿和再稿,终于完成了4万多字的初稿,现已在转交课题组的顾问和成员审阅。通过参与写作,让我更加感受到浙大的历史辉煌,是个“富矿”,值得好好挖掘钩沉。

 

  评论这张
 
阅读(800)| 评论(3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